2008年3月13日

閱讀活動補充資料

閱讀活動之你猜我猜
論謎語
擇自清華大學胡萬川先生之
《論謎語的多元文化意涵論謎語的多元文化意涵─為紀念許成章先生全集出版而作》

…燈謎是華夏傳統謎語活動,發展到宋朝時候,和元宵張燈結彩配合而產生的一種習俗。由於當初是將謎語粘在燈上供人猜測,以吸引遊人,[1]因此這種城裡識字人家在節慶時為求熱鬧氣氛的猜謎遊戲,一開始即以文字呈現,更加發展的結果,就成了日後文人以文字為謎戲的另一個傳統。至少在南宋起,杭州就有了謎社的組織。[2]
但是文人製謎,特別是以文字為謎的傳統並不是從燈謎遊戲才開始,而是淵源流長,早已有之。由於文人述作,可因文獻而較長久保存,歷來典籍所見謎語謎事,自先秦而下,可考者不少。「謎」之為事在文化發展史上,實扮演頗為重要的角色。近來《謎史》一類著作,也大都或深或淺有所論述。[3]雖然由於近代觀念漸開,一些學者已能從民俗學或民間文學等觀念來重視「謎」的意義,但是一般說來,大部分的著作,卻還常見只把重點放在歷來的文獻資料上作論述。特別是論到謎的起源及相關的文化意義時,一般的視野尚不能脫離以「歷史文獻」資料為論證的限制。[4]這種作法以稍微嚴謹客觀的學術觀點來看,有時不免覺得因為視野不夠寬廣,因此所見或嫌片面,所論稍涉浮泛。
因為謎之為謎自有傳統以來,就一直不只是文人的,表之於文字的活動。在沒有文字以前,早就有謎的活動,這只要證之至今仍無文字的少數民族,或雖有文字但仍未充分受教育啟發,文字使用不發達地區的民眾之調查即可知悉。文字的使用只不過使謎的活動更進一步,因為文字本身所蘊涵的「謎」之力道,而使謎的活動更加多樣化、更加豐富而已。
謎本來就是民間口傳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。即使在文字使用已經發達的地區,口頭猜謎仍然沒有被文字謎猜所取代。為了說明方便,如果很粗略的把以文字表達當作「雅」,以口語表達當作「俗」的話,謎自古以來(自有文字的謎之後),就是雅俗並存,[5]也就是文人謎語和民間謎語並存,而且相互影響的。[6]…

[1] 周密,《武林舊事》,〈燈品〉中云:「以絹燈剪寫詩詞,時寓譏笑,及畫人物,藏頭隱語,及舊京諢語,戲弄行人。」《武林舊事》,收於《東京夢華錄外四種》中,台北:古亭書屋,1975年8月,頁372。
[2] 灌園耐得翁,《都城紀勝》,〈社會〉中云:「隱語則有南北垕齋西齋,皆依江右,謎法、習詩之流,萃而為齋。」收於《東京夢華錄外四種》,頁98。
[3] 錢南揚,《謎史》,上海文藝出版社,1986年12月。吳直雄,《中國謎語概論》,成都:巴蜀書社,1989年11月。
[4] 例如前引吳直雄《中國謎語概論》第四章列舉謎語起源的五種說法,其一是認為謎語起源不可考,其二認為謎語有千年歷史,其三認為謎語有二千餘年歷史,其四認為謎語有三千餘年歷史,其五認為謎語有四千餘年歷史。其中除了第五說以為謎是「社會生產和人的智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」之外,其餘各說皆只就文獻做推測之辭。見該書頁73-75。
[5] 以文字表達的也可以很俗氣,以口語表達的也可以很文雅。此處的雅、俗之別只是做為比喻說明的需要。
[6] 文人謎和民間口傳謎之相互影響,學者早已注意論述,參見:
Archer Taylor, “Comparative Studies in Folklore – Asia, Europe, America.” The Orient Cultural Service, Taipei. 1972, p. 45; p.75.123

沒有留言: